《分子催化(中英文)》投稿须知
感谢您对《分子催化(中英文)》的青睐, 欢迎您的来稿. 投稿前请您认真阅读本刊投稿须知, 凡不符合投稿须知要求的文稿, 本部概不受理.
1 版权、学术规范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本刊的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即表明作者同意转让文稿版权(含各种介质、媒体的版权)给编辑部. 投稿作者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和准则, 勿一稿多投, 保证做到编辑部有关版权转让协议书中的规定.
投稿时, 请务必提供稿件的投稿单位证明以及版权转让协议(模板请从网站投稿模板处下载)的彩色扫描件(证明稿件无泄密、侵权、署名争议及一稿多投的问题).
2 稿件审理
编辑部在收到稿件的3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审理情况. 稿件审理阶段, 作者可通过网上投稿系统查询稿件状态. 作者按要求修改后, 应将修改稿的word文档、改稿说明以及文中图片的原始照片或数据图(图片文件PPT格式、bmp或者tiff后缀的图片文件, 且图上不要添加文字和箭头符号; Origin或Excel数据图提供Origin或Excel文件)通过投稿平台上传至编辑部. 半年后返回的修改稿, 按新稿处理, 提前说明情况者除外. 作者须自留底稿及电子文件, 文稿在3个月内未在网上查到信息, 可在告知编辑部后自行处理.
3 栏目设置
研究简报: 报道分子催化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一般全文约4000字, 含图、表及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报道分子催化领域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一般全文不超过6000字, 含图、表、200字的中文摘要和约2000印刷字符的英文摘要);
研究快报: 报道国内外分子催化学界专家对催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方向的论坛, 中英文皆可, 2500字左右(占两页版面), 中文需提供简短的英文摘要;
综 述: 反映国内外分子催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一般全文在8000字左右).
注: 上述栏目稿件中英文皆可, 字数没有严格限制, 鼓励作者将中文稿件的英文摘要和英文稿件的中文摘要写成扩展摘要.
4 来稿要求
4.1来稿
来稿请按照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编写, 也可参考本刊最新一期论文组织撰写文稿. 来稿应主题突出、观点明确, 数据可靠, 言简意明, 重点突出.
来稿为doc电子稿, 通栏排版, 一级标题采用3号黑体, 其他标题采用小4号黑体, 正文采用5号宋体, 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
来稿时请推荐3~5位非本单位同行专家, 以供编辑部参考, 并请推荐与本刊学科领域相关的本单位专家(如有).
4.2 题名
应以最恰当简明的词语、逻辑组合来反映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 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 应使用规范的缩略字、符号、代号, 非常见的科技名词和化合物在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英文全称. 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 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如属系列文章, 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的特定内容.
4.3第一作者
简介、标准基金全称及批准号以及通信联系人的E-mail、电话等一律以脚注注于首页或摘要之后. 作者简介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第一作者若为学生, 应以导师为通信联系人, 作者简介也请介绍导师信息, 以方便读者联系. 鼓励作者规范合理标注基金或项目(论文可提前安排发表).
4.4 中图分类号
请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最新版本(第五版).
4.5 摘要
包含目的、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四要素,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3人称撰写, 如“采用……方法对……进行了研究”, 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 不得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 不引用参考文献, 不对论文内容作出诠释和评论. 中文稿件的英文摘要和英文稿件的中文摘要应尽量详细, 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选取3~5个关键词, 关键词要有代表性, 尽量采用经过规范化并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者词组.
4.6 引言
言简意赅, 突出重点, 而且要起笔切题, 切忌绕圈子, 主要写明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 预期的成果及其作用和意义.
4.7 图
论文中对图的要求: 准确、清晰, 尽量精选, 插图线条应均滑易辨, 图上字符数码必须工整到位, 提供中文和英文图题(英文论文只需要英文图题), 有分图时, 请给出分图题目. 图尺寸: 通栏图宽不超过17.5 cm, 半栏图宽不超过8.5 cm. 标清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名称(格式为物理量/单位, 并全部采用英文表述). 所有的图都应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 图中注释用中英文对照标注.
4.8 表格
采用三线表, 表题采用中英文对照表述, 表中内容采用英文表述. 内容尽量精炼, 源于同一实验数据, 经过简单代数运算而得到的数值不应列入表内, 避免过分增加表格的长度、出现太多的栏或太多空格. 注意表中数据有效数字的处理.
4.9 物理量及单位
一律使用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 以GB 3100-93~GB 3102-93为准.
物理量符号(斜体, pH除外): 浓度用小写c, 压力用小写p, 摄氏温度用小写t, 热力学温度用大写T, 产率Y, 选择性S, 转化率X, 结合能Eb, 化学位移δ, 质量比m/m, 体积比V/V, 摩尔比n/n, 质量分数w, 体积分数φ, 摩尔分数x.
单位符号(正体): 秒s(不用sec), 分钟min, 小时h(不用hr, hrs), 天d(不用day), 浓度mol·L−1(不用M或N), 压力Pa(用atm、Torr、bar者换算为Pa), 转速r·min−1(不用rpm), Å换算为nm, 化学位移的单位是1(可不写, 用ppm者应去掉ppm). 以ppm, 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 应根据具体情况改为质量分数w, 体积分数φ, 摩尔分数x或质量浓度(g·mL−1)等.
数值与单位之间留一空格, 如20 min. 两种物质之比应注明是质量比、摩尔比还是体积比. 温度单位在同一篇文章内应统一用K或℃.
4.10 图题目录说明
包括: 题名、作者、《分子催化》的英文缩写、图和文字说明, 全部用英文描述.
图题目录是对文章学术思想和核心内容的概括, 以200~300个英文单词描述为宜.
图表的选取, 以能反映全文要点的简图或示意性说明(如图式、反应式、线条图等)为佳, 图的大小(长×宽): 单栏不超过6 cm × 4.5 cm, 双栏不超过9.5 cm × 5.0 cm, 请按此比例将您选中的图做合适地缩放.
图题目录示例:
Research on the C3H6-SCR DeNOx Characteristics of MOF-Derived Ni/Mn/CoOx-C Catalyst
LI Juxing, ZHANG Jinwei, NING Shuying, HU Mingtao, SU Yaxin
J. Mol. Catal. (China) 2025
A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ingent, the control of nitrogen oxides (NOx) emissions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industrial 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T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material ZIF-67, with its superior tunable structure and rich porous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an ideal candidate for catalyst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Mn and Ni-modified ZIF-67 using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carbonization and oxidation-derived steps to produce the Ni/Mn/CoOx-C catalyst. Performance testing for C3H6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was conducted under rich oxygen conditions (O2 volume fraction 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ynthesized catalyst achieved a NO conversion rate of 93.2% at 225 ℃, while maintaining an N2 selectivity of over 86%, demonstrating that bimetallic dop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catalyst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Characterizat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synergistic doping of Ni and Mn improved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effectively enhancing its overall activity.
4.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选择亲自阅读过的和最主要的, 并按文中引用先后顺序编号, 建议作者尽量引用已经正式出版和公开发表的信息与文献, 著录格式请参照GBT 7714—2015, 中文参考文献应给出相应的英文. 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人时, 全部列出; 超过3人的一般只列前3人, 后加et al. 一篇文章所引文献一般不超出50条,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WB]):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以下是几类常用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
期刊文献
[1] Wang M, Chen L, Lau T C, et al. A hybrid Coquater-pyridine complex/carbon nanotube catalytic material for CO2 reduction in water[J]. Angew Chem Int Edit, 2018, 57(26): 7769−7773.
[2] 吴梅, 王斌, 孙伟, 等. 手性四氮锰配合物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J]. 分子催化, 2010, 24(3): 235−239. [Wu M, Wang B, Sun W, et al. Chiral manganese complex of N4 ligand for the asymmetric epoxid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ketones)[J]. J Mol Catal (China), 2010, 24(3): 235−239.]
[3] 何念秋, 郑燕萍, 陈明树. Al2O3负载 Pt基催化剂表面动态变化的谱学研究[J]. 分子催化, 2024, 38(1): 7−16. [He N Q, Zheng Y P, Chen M S. Spectroscopic study of surface dynamics of Al2O3 supported Pt-catalysts [J]. J Mol Catal (China), 2024, 38(1): 7−16.]
学位论文
[4] 袁茂林. 新型膦配体的合成、表征及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4. [Yuan M 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phosphine and study on olefin hydroformylation[D]. Chengdu: Sichuan University, 2004.]
专利
[5] 宋焕玲, 陈革新, 索继栓, 等. 丁二烯环氧化银催化剂: 中国, 00132856.5[P]. 2003-01-08. [Song H L, Chen G X, Suo J S, et al. Butadiene epoxide silver catalyst: CN, 00132856.5[P]. 2003-01-08.]
[6] Frank Joseph Christoph Jr, Gunter T. Process for preparing vinyl and 1,1-difluoroethane: USP, 3178483[P]. 1965-04-13.
专著
[7] 阎子峰. 纳米催化技术[M]. 北京: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68. [Yan Z F. Nano catalytic technology[M]. Beijing: Chem Ind Press, 2003: 68.]
[8] Piet W N M, van Leeuwen, Claver C, et al. Rhodium Catalyzed Hydroformylation[M].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会议论文集
[9] 王芳, 刘俊华, 孙鲲鹏, 等. 温和条件下苯乙烯液相选择性氧化改性VPO催化剂[C]. 兰州: 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2006. [Wang F, Liu J H, Sun K P, et al. VPO catalyst modified by liquid phas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styrene under mild conditions[C]. Lanzhou: The 13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talysis, 2006.]
投稿前请仔细检查您的稿件是否达到以上标准, 填写作者信息时请注意填写详细的稿件联系人(导师)信息至通信作者栏中.
5投稿步骤
请您先在用户登录区作者登陆一栏中点击新用户注册, 注册完成后即可在网上给我们投递论文. 投稿时请仔细填写您的邮箱及相关信息, 便于您及时接收我们的邮件. 请国内的作者在网上投稿时附上中文标题和摘要, 以便处理您的稿件.
6审稿流程
1) 本刊采取网上投稿的方式处理稿件. 编辑部收到投稿后, 一般需要经过编辑部初审, 确定审稿人后送审. 对于不符合本刊要求的稿件, 编辑部有权直接退修或退稿.
2) 审稿人意见返回之后, 编辑部将综合评审意见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
3) 编辑部把关修改稿的学术质量和中英文表达水平, 并提出初步定稿意见后, 稿件将转给主编处理. 主编拥有最终定稿权. 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经过同行评审和编辑定稿.
4) 编辑部在收到稿件1周内复函作者并送审. 第一次审理结果超过3个月未通知, 作者有权告知编辑部后另投他刊.
5) 已采用的稿件将进入排版流程, 编辑部将对稿件的文本、图片、表格、格式进行修改和编辑; 特别是图片的修改,这个步骤需要作者的积极配合.
6) 排版完成之后, 作者会收到校对清样, 请认真检查清样和稿件原文之间的差别.
7) 修改稿请在规定时间交回编辑部, 逾期3个月未回复按自动撤稿处理.
8) 来稿一经发表, 即付稿酬, 并赠送载有本文的纸质期刊2~5本.